亚太经济新闻网  网站访问网址:www.cnapen.hk  新闻热线:181 3782 5188                     

网站首页>>人物访谈>>文章内容

CIHAF2013中国房地产风云人物对话

[日期:2013/12/13] 来源:凤凰网房产 作者: 阅读:49500次

实录内容:

主持人:大家上午好!2013CIHAF中国房地产风云人物对话现在开始。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可能外界还有很多人将他们的目光聚焦于房价或“地王”之上的时候,我们却发现一股更为深刻的新力量正在崛起,像以禹洲地产[简介 最新动态]、阳光城、泰禾[简介 最新动态]为代表的他们异军突起,在传统住宅开发领域之外,在商业地产、文体地产、养老地产、产业地产这几大新领域耕耘的资深企业家们向我们展示他们正在迎来他们的新舞台,我们相信这股力量能够带领这个行业走出当下的雾霾。今天我们请到这五股新势力的代表性企业家,我们希望通过他们思想碰撞,能够在这样一个不确定性的时代向我们勾勒出一个相对确定性的未来。

下面首先允许我介绍参与这场对话环节的嘉宾,

他们是:禹洲地产董事局主席林龙安;北京太阳城集团主席朱凤泊;深圳卓越集团执行总裁张远;坤鼎投资管理集团总裁邱明;歌华中奥集团总裁吴振绵;对话环节主持人是住交会组委会秘书长单大伟先生。有请六位上台。

单大伟:各位地产界的朋友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刚才主持人沈兵简单介绍了一下我们在台上对话五位嘉宾的身份,今天这个题目我一看漏了一个字,应该是CIHAF2013中国房地产新风云人物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到在台上的五位嘉宾应该说来自于不同的产业,这也是我们大会精心安排的一个过程,坐在我左手第一位的朱凤泊在中国做养老地产,是非常优秀成功的企业;歌华中奥投资的吴总是做文体地产这一块的,做的非常好的企业;林总应该说是新闽商的杰出代表,做的是综合住宅开发这一块;坤鼎投资的邱总是做的相当成功的企业家代表;坐在最后一位的卓越集团的张总,大家都知道卓越集团在深圳乃至在全国进入了16个城市,在深圳是城市综合体、城市地标开发,做商业这一块非常成功的一家企业的杰出代表。

台上的五位企业家在不同的层面代表了中国目前房地产行业转型的一个态势,以前我们请了非常知名的企业家像冯仑先生、任志强先生,从今天开始我们更加关注对市场推动的新生的力量,更加符合目前房地产行业转型时期实践做的非常好的企业,大家知道今年三中全会开完之后我们国家的经济在做一个大的调整,无论从发展的模式和产业的结构方面都在做深入的变化,这个时期我们在深圳会展中心探讨行业发展的问题。

首先请问台上五位嘉宾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心得或者不同的看法,我们请台上的五位嘉宾依次发表自己的观点,每个人三分钟。

请最左边的张总先谈一下对未来地产行业的发展有哪些思路以及看法?

张远:这个问题太大了,对未来房地产简单说一个看法,我觉得房地产一方面提的是长效机制,但是现在这些长效机制的政策方向性提出来了,但是没有落实,什么时候落地不知道,包括房地产税的问题,包括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包括宅基地转让问题,要落地还早。这就构成我们长效机制里比较大的东西,对房地产市场未来长远的发展应该是影响比较大的。但是另一方面,对未来的趋势,我们认为这个市场化也是一个大趋势,在这个期盼当中其实行政管理调控的手段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房地产总的来讲是在短期和长期的矛盾交织中生存的。这是一个大的判断。

邱明:大家提到房地产就想到,住宅、写字楼叫房地产,今天的风云人物对话,我想地产未来是朝着产品多元化、行业多元化和专业细分,包括刚才我们介绍的养老地产、产业地产,包括文体地产,已经慢慢摆脱最早高暴利的住宅的行业,可能把地产行业分的更细了,专业化更清楚了,每一个房地产本身的附加值会提高,以后的专业地产各个细分行业会更加兴旺。所以我们今天有很多新型的地产行业都成为新风云人物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些行业确确实实发展起来了,这个行业刚刚开始,所以未来的前途也是非常非常好的。

我们也呼吁社会上多认识一些专业细分的地产行业,我们也希望把我们的产业地产做的更好一些。

林龙安:作为一个地产商来讲,未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市场大环境下地产的走向问题,在这方面我想说我们对地产这个产业在中国大陆至少还有十五年左右的发展空间。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刚需型的,还有改善型的,这方面的量还是蛮大的,特别是在一二级城市。未来中国房地产行业可能会涌出几个特大型的超级城市,比如像纽约、印度孟买和新德里,中国的北京、上海、深圳,还有二级城市比如说五千万(人口)的城市、三千万(人口)的城市、两千万(人口)的城市,这方面相对集中化、集约化。对房地产我们还是充满信心。

市场化以后整个走向会更细一点,比如说养老地产的开启,还有一个比如说我们的细分化,特别是80年代作为主力的对产品的需求。中国的消费习惯方面,中国人对住宅情有独钟也影响了这个产业链的发展。

吴振绵:大伟提这个题目说房地产的走势,应该说这个题目比较大,我们只能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或者是自己认识到的一点来谈一谈房地产,总的来讲房地产不动产物业嘛,在社会上占相当大的份额,应该说它的前景是不错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今天听到主持人第一次跟我说叫文体地产,这个跟我比较对号,我本来就是一个老体育工作者,一不小心走到房地产行业中来了,风风雨雨十几年了,过去大家说我们的奥林匹克花园[最新消息 价格 户型 点评]在全国发展速度很快,现在统计起来有六七十个,占四五十个城市了,这算是一个体育地产,里面主要是健身设施、体育设施这些。今天为什么叫文体地产呢?奥运会期间跟文化合作,大家知道歌华在国内算是比较有名气的,应该也算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文化产业比较大的集团,相当有实力。所以,我也想主动的向文化产业靠近,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2011年年底召开的,大家都知道中央一个全会提出一个主题词就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就说明我们这个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总的发展过程当中应该说比较滞后或者说不平衡了。前一天我在上海跟文化局长一块聊,上海市超过十万人口以上的社区就有二十多个,但是普遍缺少文化体育设施,就是住宅、就是房子,所以我说可能我们的房地产开发要不断地增加主题内容,所以要增加文化、增加体育、增加商业,商业地产、文化地产、体育地产,不同题目的主题地产不断产生,这也是一种社会需求,是发展过程当中的需求,我们不能等把房子盖完了住上以后才发现这儿缺一个设施、那儿缺一个什么东西,使整个城镇发展不平衡,下一步发展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谢谢大家!

朱凤泊:上面几位说的都非常好,大家都知道房地产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行业,历届政府一直把房地产作为调控的对象,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这次的洗礼政权,我们感觉到在房地产上这种调控、这种管控有新意。什么新意呢?不是单纯的去管控开发商,它最突出的特点是进行结构调整,所谓结构一方面要管住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当中的一些手段,一方面给房地产开发商也释放一定的空间,但更重要的是调控需求。比如说用制度、用法律,建设制度、建设法律之后去管住普通房地产的需求,一手抓紧,同时一手放松,放松什么呢?放松有关产业地产方面的需求,比如说养老地产,以北京市来说,2013年就开始释放了不少的地块,就做养老地产的地块,无论是地价还是开发商当中开发的一些优惠政策、补贴政策,全部要灌进去。它形成产品之后拿到市场的时候跟普通产品就不一样了。2013年马上就要过去了,我们知道2014年北京市政府还要大力度的在市场释放地块,如何释放?北京政府出台很严谨的政策,用什么呢?用人口比例当中老年人口的数量对各区进行考核,考核什么呢?就是你少建一个老年床位就要给北京市上交45万的罚款。那么你少做了一百张养老床位,那你的区一级一把手就要拿下政绩考核。我们谈房地产的时候别单纯去想象的盖房子、拿地,要跟政府他们现在在做什么挂钩。我感觉新一届的政府在结构调整上做实事当中是最聪明、最有办法的,比如说把政府干部的政绩考核放进去,用财政手段、用金钱手段把政府的职能管控住,这一项一项、一个一个动作,我们能看得出来这届政府做的事情很扎实,在做结构性的调整。

时间关系我就先说这么多。

单大伟:刚才五位代表从不同行业都讲了一下自己对这个市场和未来行业的看法。我记得两年前我们行业非常有名的企业家跟IT行业企业家两个人在一个大会上做了一个争论,王健林跟马云当时说到电子商务互联网对商业地产的巨大冲击,今天在台上坐着的张远张总也是以商业地产开发为主的企业,请问目前商业地产的供求关系明显感觉到供大过于求,并且受到电商的冲击也较为强烈,你作为一个商业地产企业的开发代表,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你认为未来商业地产发展的趋势会是什么样的?

张远:商业地产这几年很火,我说“满城尽是综合体,繁荣背后有风险”,其实很简单一个事就是研究它的供求。我觉得“求”字这一边现在是很虚的,绝大部分的城市综合体都是应地方政府的要求做出来的,现在政府在城中村改造方面,一块新地,他基本要求这块地要做到50%、70%、80%的商业综合体在里面。它有两个想法:一个是这个做起来好看;第二个是今后的写字楼或商业为他带来税。但是一个综合体是需要一定的人口基数来支撑的,一个写字楼是需要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来支撑的,这两块地方政府对每一块地或每一个区域的规划当中我觉得考虑的应该不是很踏实。所以有可能在方圆十公里之内有五个、十个综合体出来,建的时候都很热闹,建起来以后都很萧条,这是所谓的繁荣背后有风险。

第二个是电商的冲击,电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应该要改变我们商业的业态,对商业业态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果我们的商场只是作为一个展览厅的功能而存在,消费者只去看回家买单、下单,这个展览厅的功能或现在作为交易场所的功能,应该说价值的体现是不一样的。这样对于商业的持有或商业的运营来讲应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更多的商业这一块是从体验式,就是说你电商解决不了的我还能够继续繁荣下去,至少说明电商是吸引了很多消费者,所以这一块“需”是下降的。政府的需求是不实的,一个是现实生活中电商的冲击对此是下降的,这两块一起应该说在“求”字上实际需求量是下降的,但是供在不断增加,因为越来越热门,大家有时候也是被迫不得不做综合体和商业。

总的来讲,我的看法还是供大于求,这个局面还是有点令人担心。

单大伟:你认为马云跟王健林打赌他俩谁会赢?

张远:我觉得在这个层级上的打赌最后都是不了了之,因为判别的标准到时候会很多,比如交易额哪些算、哪些不算。但是我觉得至少代表两大主流思想的碰撞,说明了趋势,一个是对传统商业的坚守眷顾,一个对未来电商的期盼,我觉得至少能在这个平台上对话说明新生力量电商更有冲击力,我觉得马云可能会胜。

单大伟:这是张总的意见。其实大家都看到了,这些年应该说新经济、新的互联网发展态势对地产行业的触动是非常大的,而且传统行业跟新经济的对接都是巨大的共赢的局面。目前我们也看到这样一个态势,很多资本正在进入产业地产的开发过程当中,不少传统的房企也在向这方面转型,我想问我们今天台上的邱总邱明先生一个问题,你怎么看待目前行业的转型?同时你觉得做好产业地产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邱明:产业地产在社会上很多人不太清晰,到底什么叫产业地产。几年前我说过一次话,被你们报道了我就不再说了,因为得罪人。产业地产按道理应该是政府干的事,只不过我们把它商业化了。还要重复我四年前说的话,产业地产本身不在于房子盖成什么样,也不在于房子的变化,是在于房子里面住着谁,把谁招进那个房子里来,这个企业能给地区带来什么样的产值,经济效益、税收、就业和区域产业的拉动,这是产业地产的核心。

我很确认的说,我也很自豪的说产业地产目前近三年发展的非常快,住宅地产的暴利已经过去了,产业地产的暴利刚刚来,我实话说非常暴利。有一次讨论上市不上市的问题,我说产业地产原来很难赚钱,现在非常好,肯定不上市,而且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产业地产目前是中国所有房地产行业里边唯一一个不求政府的行业,是政府找我的行业。这三年来我们公司在北京平均每个月有一个地级市副市长以上的干部到我们这儿参观考察,他要什么?政府要的无非是政绩,我坤鼎八年做到世界500强11个产业园区,这十一个产业园区是国际的欧美品牌,产值都是过千亿,就业你要不要?区域产业拉动你要不要?我们造就的所有这些都是政府想要的东西,所以政府得求着我们做事。政府说坤鼎你来我的城市,只要你给我做一个产业园,我说算了吧,产业地产已经很赚钱了,不用你给我配套住宅。产业地产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阳光的,而且我们跟政府的关系现在是政府缺,需要我们帮他做。

以产业最发达的北京来说,四年前北京开发区某一位领导说你坤鼎就是倒买倒卖,这是我政府的活你不能做。今年6月7号北京市政府的投资产业促进局在欧洲的招商[简介 最新动态]办事处交给我坤鼎集团操作,我现在在欧洲代表政府来招商。政府的这个转变,就是说强大的北京市都让你一个企业代表它去海外招商,为什么?

因为我们在海外耕耘了八年时间,跟养老地产一样经过了很漫长的痛苦艰辛的过程。

这几年爆发了,所以我们说点实的,这三四年我们自有资金投入的年平均回报率达到700%到800%,这是暴利。而且现在商业地产是供大于求,现在老外、欧美人、大的上市公司包括你们说的IT的像腾讯这样大的上市公司找我们,他们说“我们要做一个工业园、要做一个总部、要做一个大型的工厂,你能不能把我排到前边去?”客户求着我们走,那你说这种行业肯定是暴利,虽然暴利但是政府又喜欢、客户又喜欢,我说我们这个生态圈非常好,非常绿色、非常生态,各个节点上都很支持你,所以我说产业地产的发展未来有美好的前景。我们也觉得做房地产的同时增加这么多附加值,为政府做这么多的贡献,我觉得这个很自豪。

单大伟:我把邱总的话再诠释一下,暴利是个什么概念呢?我的理解是这样,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在进行深度的调整期,调整的目标和方向我个人认为所有行业的发展一定要符合国家战略,也就是说行业发展尤其是地产的转型要服务于实体经济,产业地产恰巧又是实体经济非常好的搭建和促进平台。凡是符合国家大的战略转型和国家政策支持发展的行业,我想在投资回报率方面应该说也是相当之可观的,所以这个暴利应该是针对这个行业而言的。住宅市场随着不同地区的消费、不同地区的供应量大小跟过去相比呈现了竞争的风险。产业地产里边的发展应该说也有一些很深刻的问题,有很多企业是打着产业地产的名义实际上在做住宅地产的开发。坤鼎是我们媒体所关注的企业之一,这些年的确做的不错。

接下来问林总,禹洲是新地产的杰出代表,这些年无论从企业战略发展、企业规模、企业管理方面都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请问林总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在很多地产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当中,我们中国有很多地产企业都是一种家族式的管理,我们知道禹洲是在香港的一家上市公司,做一家民营企业你在建立外部职业经理人管理制度的同时,林总你是怎么来看待企业管理的问题?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样的理解?包括你对于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禹洲有哪些战略上的考量?有没有哪些创新思考?

林龙安:我们一直在探讨企业管理,我是第一代创业,闽商有一句话“吃苦耐劳,爱拼会赢”。从家族企业到管理的体系,特别是像我们二代已经来了,接下来是怎么管控企业的问题,百年企业能让它百年吗?在香港《头条新闻》里我有一个专栏,我写了一个关于企业管理的个人看法。比如说我在台湾的探讨比较多。

中国大陆发展到一定企业是家族好还是职业经理人好?这个老是磨合,老是有一个困难重重的地方。你看欧美那些企业,现在很多欧美企业都是百年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不是不好,但家族企业你要怎么来管控,像香港的企业更多的是家族企业。我在《头条新闻》里说了一点叫“新中庸之道”,家族企业跟职业经理人相互结合,以职业经理人为主管控。你作为一个家族企业不让二代接班不现实的,但是接班怎么接呢,要有一个职业经理人体系。

在职业经理人体系中中国距离欧美、距离香港都还有差距,比如香港的职业经理人体系跟老板承诺了做二十年,只要承诺了很多体系化就不会改变了。特别是房地产业这一块,这几年职业经理人跳槽的太厉害,今天你给我五万我肯定跳了,明天给我十万更要跳了,怎么完善职业经理人体系?我觉得这值得探讨。

我们在上市以后建立了完善的体系化,比如说以职业经理人为主来管控,大陆在富一代这一块还没有信托,香港很多都进入信托阶段,财产信托,直接经理人管控。大陆一代在创业阶段,二代在接班阶段,怎么运作?还是新中庸之道更好一点,更适合中国的国情跟现在的情况。特别是在闽商这一块,闽商跟台湾人一样都是希望自己的二代接班,这个理念是贯穿在整个思维状态中。

 禹洲也是这样,我们从今年开始采用了提成体系,就是职业经理人跟绩效挂钩,我作为一个创始人能够提供集团所有员工的只是一个平台,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共享这个平台所创造出来的成果。比如说奖励体系、绩效考核都是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就是说你有本事你的奖金可能是五百万甚至一千万,也不给你保底,没有任何奖励体系的保底,把提成体系贯穿到整个职业经理人当中去,我现在还不存在二代接班的问题。

上市以后有一个困扰比较大的,上市之后用两年时间做了改变,我们上市以后不存在家族体系,你同样跟职业经理人一样享受这个平台。原来我弟弟说他是二老板,现在转成职业经理人完全不一样了,在原来的管控体系里他说他定了你们就不要再讨论了,现在不行,上市以后我本身是中科大的第一届研究生出来,我是读管理科学系的,我下决心一定要改变掉这个问题,他不再参与具体的,可以参与单项的事项,但不参与全部,全部按总的职业经理人体系。这是我很大的感触,下了很大的决心,也阵痛了一年多的时间,毕竟原来的二老板、三老板让他当职业经理人他肯定有看法,现在对禹洲来讲基本不存在这些问题了。比如说我们在管控体系方面建立了一个节点体系跟管理的系统化体系,这是第一个;第二个,设计标准化体系;第三个,全面预算。所以说我们现在15个城市公司里没有一个城市公司总经理是我的亲戚朋友,全部是职业经理人体系。在座的企业家有的做的比我们更好,值得我们学习。

到现在为止我经常不断跟香港大佬、台湾大佬坐在一起讨论管理体系的问题,我也希望以后在座的也好、企业家朋友们也好能够一起探讨这个事。

谢谢大家!

单大伟:林总刚才讲了两个问题,在传统观念上他是比较认可如果家族里有很优秀的企业家,还是比较认同所谓的家族传承的管理方式。但是在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当成为一个公众公司的时候林总认可的是现代企业制度职业经理人管控的团队模式。闽商这些年在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英雄辈出,从世贸、世纪金元到宝龙等等一系列,而且刚才说的这些企业都呈现出二代接班的趋势,二代作为非常优秀的接班人在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刚才讲到企业管理的问题,现在有一个问题问吴总,吴总的经历是很传奇的,从运动员到上市公司当老总,目前做了歌华中奥投资的公司,我们叫做是文体方面城市的综合体广场,吴总做的项目在二三线城市多一些。现在大家对三四线城市尽量要逃避,更多关注一二线城市,一些大的地产公司以恒大[简介 最新动态]为代表的年末时大规模回归一线城市开发的模式。吴总,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对你企业的这个布局你有哪些考量?

吴振绵:先说几句,我跟住交会是比较有感情的,我是住交会的老兵了,从2002年正式参与住交会,中间间断了一点时间,后来我们回到住交会大的系列活动当中。应该说住交会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我们也觉得住交会这么多年也办的比较成功。刚才各位说的也都非常好,特别是朱总刚才说的我们做企业的还要研究国家的发展战略、大政方针。刚才大伟说我做的项目叫歌华中奥,歌华是文化企业,歌华是中国数一数二的文化产业集团。中奥就是延伸了中国奥林匹克,我做了几十年体育产业,在这当中做一些体育产业的项目。把歌华和中奥合在一起就是刚才说的文体地产了,2011年11月份中央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了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就说明根据全国的各种需求来看,我们的文化产业大大的滞后了,我们可能都是为了解决主要矛盾不断地盖房子解决住宅问题,甚至于盖商业等等。

现在我们国家文化产业大大落后,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体育设施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大家知道奥运会金牌2008年拿第一,平时不是第一、第二就是第三,我们金牌总数已经世界前茅了,但是全民健身设施说句心里话赶不上世界上的中等国家,是欠发达国家中的一员。最发达的国家类似像新加坡、日本他们全民健身的总量都能超过70%以上,我们现在能达到百分之十几就不错了,我们是在那些落后的国家当中。所以二十几年来的社会调查,我们青少年的体质是在下降的。二战以后,日本人是一个战败国他的身高提高了两公分,我们没有得到有效提高,现在我们的中学生连长跑都不敢跑了,怕跑出毛病来。说明中国在全民健身行业是大大滞后了。

去年国务院发文件叫《十二五体育设施的规划》当中,确实能看出出钱出力,强烈要求各地方政府,县级以上的城市在“十二五”规划当中要拥有室内的健身中心。大家去看,真的都没有,现在拥有健身中心的10%都不到,而且现在要求从中央到地方财政都要给予补贴,内地补贴50%-75%,沿海要给到25%,又出钱又出力的去发展这些。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两样东西?一、跟国家的发展战略方针是一致的,国家在号召这个,而且有政策补贴,是大力支持的。二、社会有需求,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业余生活的需求量就比较大了,无论是文化还是体育都是有需求的,而我们现在没有这些设施,刚才我讲的上海为什么十万人以上的社区要重新建造一万平方米以上的文化设施、六千平方米以上的体育设施,完全都要政府来拿钱建,实际上就是要补贴这些。我们做这个第一就是要符合国家发展的战略方针,第二要解决二三线、三四线城市的实际需求。需求量确实很大,从去年把歌华中奥正式成立起来,现在社会需求量很大,现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不下十个项目。因为有改需求所以地方政府很自然给你一些政策。

另外中国的文化跟体育与国际发展不一样,我们的文化产业跟国际文化产业发展还是有区别的,所以政府要贴钱。体育也是这样,比如大家知道奥运会,2008年奥运会总收入达到33亿美金,但是18亿美金是电视转播权,伦敦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卖到21亿英镑。在中国电视转播权是不值钱的,转播体育节目要给电视台钱,要不不转播、要不封杀你,所以这种情况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很艰难,艰难在于我们的政策跟国外是不一样的,我们斗争了很多年。按照当时的总理讲,把电视转播权交给电视台,电视台多一些收入,把节目办好了,全国老百姓高兴有什么不好?我们一听也对。但是我们在发展竞技体育上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在全民健身这一块肯定要迅速追上来,所以我们打造以文化体育为主体的地产,我们利用文化和体育再能拉动一些商业,我们应该是一种小型的综合体,文化、体育、商业再加上一部分住宅,用商业的收入算过来养活文化体育。

我简单再说几句,中国的体育设施这么多年,建设资金已经超过三万多亿,三万多亿的体育设施90%是闲置的,没有发挥它的作用,这是我们最大的悲哀。所以我们下一步怎么能够有效的让老百姓健身有地方,让老百姓的身体能够真正得到健康、真正能够使中国人的体质得到很好的提高,所以我们在出品了这种产品,目前很受欢迎,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应该说比较有希望。

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单大伟:吴总是一个特别坦诚和实在的人,通过他的讲述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舞台无限的广阔,任何行业只要是找到好的商业模式,跟地产结合的比较到位,都可能会创出一片新的天地。刚才讲到文体地产的发展,近些年来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到来,有关于养老的问题摆在了众人的面前,最近有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叫《老有所依》,里边反映了很多当下中国老龄化社会到来给中国带来零零总总的各种问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地产一度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投资的热点,坐在我左手边的朱凤泊先生是中国养老地产的先行者,也是一个实践者,太阳城在老年地产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目前养老地产这个领域非常红火,大量的保险公司也在进入这个行业.

我想问朱总,你觉得现阶段养老地产的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去解决?

朱凤泊:问题太尖锐了。面对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看法不一定对。我首先想说明的,大家都知道2013年在中国发生最大最大的事情就是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也就是我们媒体朋友称之为的“养老产业元年”,但这个元年一开始火药非就非常非常浓,大腕、大鳄、大资本纷纷进入养老产业。以险资最为突出,前段时间有报道,某个保险公司要斥资千亿打造十个养老盘子、养老项目,一些上市公司、国企、央企、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也在纷纷转型和投入,一些中小型的企业也在做。2013年我成了空中飞人,省会我也去,一线、二线、三线甚至四线我也去,这会儿谈问题,我感觉到大家已经响应了政府的召唤,迎合了市场的需求,都投身在做养老产业,雏形是养老地产。

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管有没有商业模式、不管这个地方有没有需求,以后会不会有老人来,如何来把老人的需求服务做起来,这些都不去考虑,就像前十几年开始拿地做普通房地产似的迅速拿地做养老地产。最可怕的是一个镇总共才有几万人口,也要做一个几百亩地的养老综合体。也有养老产业的大鳄张开血盆大口在养老市场当中好好吃上一口。大家可以去看,做养老绝对不能同于普通房地产,老人这一块是一个弱势群体,他在消费上不同于全家集钱买房子,老人使用房子的年限最多二十年,这个房子能不能由子女继承?能不能全家延续几代人用一套房产?它跟普通房地产、跟老年用房是不一样的。

但是我们的险资呢?做的这个养老项目价格太高了,高的出奇,入门二百万,好一点的四百万,如果在元年就猛砸二百万、四百万,全这么去做,整个市场什么反应呢?养老养不起,没钱养。所以另外一个话题就出来了,那以房养老,这是政府推动的。我个人做养老十三年,以房养老在北京太阳城刚刚投入市场的时候我们也做过,把老人的房子和太阳城的房子置换,也叫以房养老,或者他的房子交给我然后我们出租,不管是换租还是换产都属于以房养老。后来我们感觉在中国我们的房产有年限,时间越久的房子越不值钱,所以以房养老的启动有它的困难。

在以房养老又不能普遍的情况下,我们用高消费、高台阶,这个产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把入口台阶垒的太高,让人们谈起养老色变,觉得养不起老,我感觉这是最大的问题。一方面政府在做补贴,拿地给补贴,建安给补贴,每个月位还给三百到五百块钱补贴,一手给补贴,一手有人在做高价的养老产品,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割裂了市场需求,把一件好事情做着做着就做成了铜臭味、金钱味,这样一个产业在元年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觉得是一个悲哀,应该普遍的让老人们能够养得起老,拿得起钱。

我们觉得在养老产业当中另外一个好现象出现了,就是一些民营企业抱团发展。我们拼不过大鳄、拼不过险资、拼不过上市公司,但是一个一个小的项目在全国形成联盟,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品牌、一体化的运作迅速实现一个低消费的养老载体。这样一个抱团发展的核心内容对老人夫妇叫“一个钱包的产品打造”,什么叫一个钱包?两口子是两个钱包,一人一份工资,做产品只做一个钱包的价格,这样这个市场能够迅速做起来。同时做养老机构,不仅要机构养老,还要做层级布局辐射,如果我们这个房子是个养老机构,那么我们外边这个机构就要渗透出去、辐射出去,上门服务,一个月几百块钱就可以实现。所以真做养老、假做养老的区别就在于他的产品价格定位、需求服务是不是真的,是不是连上门服务、社区服务、机构养老也做,而它的体现不是在整块卖房子、卖保险产品,大块的回笼。

今天媒体朋友到的非常多,也希望你们呼吁一下,呼吁什么呢?在养老产业的元年要打假,要辨别李逵和李鬼,谁为老人做实事,这是我们社会推动的问题所在。谢谢。

单大伟:我代表别的企业跟朱总探讨一下,大家都知道养老行业大量的保险公司比如人寿、泰康都在进军这个行业,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商业模式大家也都在探讨,到底养老产业的发展应该怎么做?不同企业的特性,身份不同它的商业模式也不太一样。在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当中,政府应该做政府的工作,就像政府保障这一块一样,各地政府对养老产业的发展、对当地养老事业的投入也不断地在加大,对于老年老有所养方面每个城市根据城市财政状况和城市老年人的状况不同都在出台不同的政策。在市场方面我们肯定也会面临着不同的产品的竞争,有一些地产企业和险资推出的产品都是针对高收入人群的老年人群,对于一些中低收入的老年人群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要更重一些。刚才朱总谈了一个核心问题,切忌借养老名义做地产开发,真正是要用地产这样一个理念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去承载养老产业这个事业在社会功能当中的一种作用。朱总刚才呼吁的可能是这样一个问题。

下面进入现场互动环节,下面在座的记者朋友、同行,你们有什么关心的问题想请教台上的五位嘉宾,大家可以举手。

提问:你好!我来自深圳一个公司做太阳能建筑的企业,我今天所问的问题,我听了你们这几个人的发言,对你们的效益、都对市场经济非常赞扬,当然没有效益你们不可能坐在讲台上,没有市场经济也不可能那么繁荣。我的问题是我们国家提出了节能减排,还有节能节水节材,这些东西呼吁了好多年,尤其是前几年国家加强了不能再挖土地,再挖土地我们国家的土地也要发生危机,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长效怎么样呢?我个人感觉你们这些房地产公司大佬在经济效益上令人非常佩服,但是今年以来的质量比前几年开发的时候好得多,我刚开始做住宅性能评定,那时候的房子多数是不合格的,合格不合格有什么标准呢?2006年建设部有了一个一千份的评定,650份是A,750份是AA,850份是AAA。我的问题是请问卓越公司的老总,你们现在对于节能减排、环保节能、保温隔热方面你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对节地节水节能节材你们采取了什么方式?现在都是打着节能减排、绿色建筑,但实际上用的材料并非是环保节能的,并非是节能减水的,请问对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看的?

张远:我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我就谈我们做什么就够了。在青岛有一个蔚蓝群岛的楼盘供热系统用的是热泵,青岛一个是40多万的综合体用的是一个新兴的节能空调系统。应该说卓越集团不管做住宅还是做综合体,我们在节能减排上考虑的是非常之细的,我们是第一个获得LEED认证的企业,它的认证里有很多关于环保的指标和要求,我们应该是做到了。这位先生提的这个问题,我也代表房地产企业呼吁这个社会确实需要节能减排。

最近全国各地的雾霾大家都深有感触,但是我觉得有一个原因是最根本的,只要我们单位GDP里的能耗模式是一样,全国必将雾霾一片。

单大伟:张总回答了刚才的问题,旁边的朱总也想互动一下。

朱凤泊:节能减排不仅仅是我们用什么样的能源、热源,也在建筑空间设计当中体现出来,比如说在寒冷地带我们为老年人做的养老项目,一般的意见是做大建筑群落,让老人更多的在白天时间可以到空间里交流活动,它的单位面积成本和养老成本大大下来了,就比如做一个一个建筑节约成本。这里面使用新能源,比如说用电地暖铺在脚下,这个特别适合老人的,在节能项目当中非常常见。

单大伟:邱总是做产业地产的,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包括邱总他们对绿色和节能环保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且采用的是国际上的模式。

邱明:节能减排的问题政府出台了很多相关规定,还有现在十八大开完了说以市场决定,市场要求你必须做这些东西。2013年坤鼎集团中了一个比较大的标,就是美国GE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在北京全球竞标,只有一家中国公司入围就是我们。在绿色环保认证这一块是第一等大事,不光是建筑材料,连工地现场的土壤他们做了三个月的监测,最后出了一份报告。它要求我们必须拿到三个认证,LEED认证,LEED认证里包括很多材料的,包括空间的、交通的,包括欧盟标准的认证,包括中国住建部也有一个绿色认证,这些都是强制要求,这一点中国慢慢已经做的很好了。

提问:我来自星空地产网的刘燕,万达[简介 最新动态]的项目也属于商业综合体产业,跟您所说的文体产业是不是一样的概念?中奥跟万达的运营模式有什么不同?还有关于文化体育产业这边,星空地产网在全国40多个城市有布点,在安徽我们是17个地市全覆盖,但目前没有一个可以称之为是文体项目的,是不是先有宣导性的概念才可能会关注文体住宅,然后再选购选择?

吴振绵: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万达是在大城市做,我们是在小城市做,他们是做大号的,我们是做小号的,我们的体育文化更突出一些,因为我们公司的组建是以文化和体育为主的,所以我们文化和体育的特色做的更浓。我们这里边也有商业,刚才没有太多时间讲这些问题。刚才我说我们国家有这么多的体育场馆都在闲置,而且每年有六七百亿资金养活这些体育场馆事业单位的人,这都是恶性循环。我们现在做全民健身的模式和文化就是让它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我们的文化体育利用拉动人气的能力把商业做起来,再利用商业把体育做起来,因为我们的文化体育在市场竞争上有先天不足,所以它一定有一个自己的模式,跟国外模式不一样的,最后把体育文化和商业做在一起,本钱从哪儿来?要做一部分地产形成良性的现金流,最后新的产品如果能在二三线城市形成的话,在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全民健身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个问题,你不能说安徽没有,安徽花十几个亿建造了一个体育中心,我们管了四年了,四年前我去的时候这个草长了一米多高,他们说从开完运动会以后就没有再搞过活动。我们接了以后承诺每年搞50多场活动,但是政府要往里贴钱,他把事业费给我重新经营这个事。我们在安徽蚌埠也在进行合作,我们在安徽起码有三个项目。

提问:我是河南郑州的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我想请问一下北京太阳城的朱总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如果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养老地产它的可持续发展资金从何而来?第二,目前太阳城在北京的售价大概是多少?下一个问题可能比较尖锐,它的利润空间是多少呢?

朱凤泊:好像是三个问题,不是两个问题了。做什么样的产业、什么样的事都得赚钱。我前面的发言说做适合当前市场需求的养老价格体系,而不是说不去赚钱降价也要做养老,不是这个意思,这是两个概念。我说盯住一个钱包是什么?用空间去打造一个钱包的产品,现在有很多做养老产业的、做养老地产的、做项目的,你看他们做的房间、做的空间很大,做多大呢?少说做七八十平米,就是一个用房,大的要做一百多平米,还有做两三百的,其实他是变相的房地产了。就算你是卖给老人或者租给老人,它的单价非常非常高。像北京有不少项目动辄就是上百万才能进来,还有两三百万的,像上海也是这样,能不能做一个只要有两口老人能够住下的小空间就可以了,比如说做30平米、35平米,而老人活动的大空间就是白天下楼活动的空间要大、要丰富要全,这样它的单价、总价就下来。

我结合太阳城告诉你,2003年刚刚开业的时候一间房一个月1500块钱就可以住进来,现在十年过去了,我们现在也就是3000块钱到3500块钱一间房老两口,我们照样能赚钱,为什么?我们的房子只有26平米,可是我们老人活动的空间应有尽有,网络大学、图书馆,各项运动室、活动室,这些空间支撑了老人们在这里活动,交流空间大。老人觉得这样的产品他需求的,为什么?每个月花钱这么少,但是活动这么丰富。我反对的是打着养老的概念拿地,拿完地以后做普通房地产卖房。

第三个问题是问太阳城利润是多少,无法说总利润,我们现在的公寓有ABCDE这么多栋公寓,我们现在已经在前三年形成很好的利润了,达到多少呢?媒体这么多,我还是不想说,我私下告诉你吧。我把真实的数字一说出来补贴马上不给了,如果不说又特别纠结,我每个月获得三百块钱的床位补贴,如果利润空间大了补贴有可能取消。

单大伟:太阳城以租为主还是以卖为主?

朱凤泊:都有,70%是卖产权,30%是租,全是针对老人,提供的服务是一样的。

单大伟:卖是多少钱一平方米?

朱凤泊:卖跟普通房地产一样,第一期03年就卖光了,那时候是4800一平米,05年推出第二期,从1.1万起步,后来到2万,这是卖产权的。2003年开业的时候租的时候一间房一个月1500块钱,现在最高是3500块钱。租住有多少老人呢?租住现在有700位老人,基本上把我所有的房子都住满了,现在排队排两年才能住进来,卖房也好、租房也好老人需求还是很旺的,关键在于你的价格要适合老人。

提问:你好!我是深圳和易(音)养老地产运营管理公司的,我想问朱总两个问题,我知道太阳城做的很早,好像90年代末就开始拿地了,但是这些年你的公司并没有做的特别大,你后不后悔当时进入了养老地产?第二个,我知道太阳城现在也在全国积极推广你的品牌和模式,你觉得你的品牌和模式可以简单复制吗?你的这个东西里实的多还是虚的多少,全国的开发商拿过去有价值的东西是不是并不是特别多呢?

朱凤泊:第一个问题问到我的胸口在疼痛的感觉,我当时拿地2000年就拿完了,这个皇家别墅花园按照当时的规划和预测这一个项目就能稳赚二十个亿,跟着我可能还会做其他的房地产项目,如果做到今天,我从2000年开始做房地产,我算投入做房地产很早的了,如果那样我的身价起码不下百亿。说实话,我现在兜里没有这么多现金,我只有一个太阳城,而且太阳城里面我只有十万平米自己的持有资产,这就是我打拼13年就落下这么点东西,你的问题说到让我心痛。

我后不后悔?心痛我也不后悔。大家可能说这人说话虚,其实不是这样,我不后悔在于一个是我完成了一个宿愿,我为我老父亲的去世在还愿,我送父亲到医院看病,我把他放在医院我走了,我走后我父亲死在无轨电车上了。我做养老的出发点是这么来的,所以我不后悔。

另外我做出了一个模式,这个模式是虚的还是实的?我告诉你我心口还疼,因为太阳城走过十三年做了这么多建筑,其中有很多做错了,也有很多做成功了,恰恰我把这种做错了和成功的经验教训累积起来成为可复制的核心价值的东西。所以我复制到全国并不是说我什么都棒、什么都成,我是告诉这些项目别做错事,别走弯路,别多花钱。比如我刚才说一个钱包的产品打造,一般开发商做市场调研的时候一定是累积两个钱包,我告诉老人只花一个钱包的钱。还有我们怎么能够把空间打造成老人喜欢的地方,这是太阳城的成功,但是我也有失败的地方,是什么?我把所有的设施做的太分散了,结果每个地方都要自成体系一套班子,比如说餐厅,我在太阳城里有五个厨房、五个餐厅,用得着吗?用不着。所以在新的项目当中我为他们做的设计为他们节省了不止是千万。我用我沉痛的教训,我用我原来那么大的损失和花的那么多钱告诉他你不要重犯这个错误,让他少花钱、少犯错,迅速做成一个老人喜欢的产品,这就是太阳城可复制的地方。

谢谢。

提问:各位嘉宾好,我是《中国房地产报》的记者,有一个关于市场方面的问题请教几位老总。王健林说未来市场还有15到20年的发展,刚才林总也在讲至少可以发展15年,我想请问林总您对市场的判断是基于怎样一种考虑然后有这样一种判断?同时,我们看到在这样一种情形下像万科[简介 最新动态]也提出自己要转型做商业地产,同时要打造成为城市综合配套服务商,房企转型似乎成了眼下一个比较热的话题,对此各位老总又怎么看?谢谢。

林龙安:为什么判断中国地产还有15到20年的空间呢,特别是一二级城市里这点一点都没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房地产成熟只有十几年,在这十多年里包括我们产品品质的提升包括现在智慧型城市,还有节能减排,就是产品越做越符合产业链的发展,这是一个准则。第二个,最主要的是中国的凝聚力,中国会不会有泡沫?有泡沫肯定是从五级开始,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15年内不会,因为城市高度集中化,比如一级二级城市的高度集中化,就业机会、养老、医疗、文化整个水平的提升,所以不会存在。三四线城市会不会存在?也有可能,像鄂尔多斯、常州,为什么存在这个问题呢?新区的开发导致土地供应量过大、过分集中,造就了晚上鬼城一片没有灯光。比如说我是常州人,最有钱的会选哪里?肯定选上海,第二个是选南京,第三才是本土。我总部在厦门,我们占到厦门总量的十分之一左右,厦门十套房子有一套是禹洲开发的,我们在厦门一年的营业额在55亿到60亿左右。厦门会不会有泡沫?厦门在十年里看不出任何泡沫的因素,为什么?所有福建人首选厦门,周边城市首选也是厦门,所以厦门泡沫不了,这是城市的区位优势。区位优势、城市发展优势,一二级城市比较有优势。

第二个,我们生活习惯的问题,美国有钱人会买十部车甚至八部车,特别是富二代。中国人有钱首先选住宅,为什么?我们祖宗留给我们的传统改变不了,我告诉老外说很简单的,中国的乡下人那时候没有房子讨不到老婆的,这个思路是五千年影响下来,这是消费习惯的问题。

第三个,80后、90后是两三对老人甚至三四对老人养一个孩子,他会千方百计扶持他置业的问题,他们已经走出来了,不可能再回到偏远的地方去,所以造就了中国住宅产业还有二十年的发展空间。

单大伟: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大会到此差不多结束了。最后请台上五位嘉宾对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说一句祝福的话,从朱总开始。

朱凤泊:在我心里头有个东西,就是中国房地产发展当中,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们应该更多的去关注老人,去做老人的房子,去为老人服务。

吴振绵:发展儿童城镇化,节能减排智能化,救救大城市。

林龙安: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把市场因素作为第一要素,房地产业应该跟市场同步发展,跟国家政策同步进行,特别是城镇化是一个机会,房地产应该跟国家政策同步的发展中还能平稳的发展。

邱明:我也希望中国房地产业多出一些像产业地产这样对社会贡献更大的、附加值更高的地产企业。

张远:中国房地产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中国房地产业会越来越兴旺发达。

单大伟:谢谢各位嘉宾。CIHAF2013中国房地产新风云人物对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光临。

百家媒体

关于我们人员查询合作伙伴为您服务广告报价隐私条款
《亚太》经济版权所有 网络中心:010-57100067
Copyright@2007-2024 www.cnapen.hk 亚太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apenhk@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30482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