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高端访谈>>文章内容

高质量发展才是稳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使命

发布时间:2023/2/5 来源: 作者:青岛蓝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承良

摘要: 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关键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

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关键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也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新发展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我国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数量缺口”逐步填满,“有没有”的矛盾基本解决,而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消费结构向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升级,人民群众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品质要求日益提高,“质量缺口”仍然很大,“好不好”的矛盾更趋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加快从“数量追赶”向“质量追赶”转换,显著增强我国发展的质量优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全球竞争格局。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关键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和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来说,实现高质量发展并非易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协调”摆在区域发展突出位置,并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这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牢固把握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任务

以推动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完成的重要战略任务。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地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努力把“蛋糕”做大做好,又要考虑把“蛋糕”切好分好,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自觉主动地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探索出一条具有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的区域发展路径,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区域协调发展中促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基调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契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揭示了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同时也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我们不能简单地要求各地区实现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的整齐划一,而是必须将区域协调发展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去谋划,按照客观经济规律持续调整优化完善区域政策体系,根据各地区资源禀赋条件,增强创新发展动力,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径,在突出地区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区域之间互联互通,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深化大范围、跨区域的经济合作和协同发展,释放经济发展潜力,进一步推动各地区发展水平协调与动态平衡,形成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以空间优化配置为重要抓手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改善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资源错配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而城市群、都市圈是区域发展现代化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是以核心城市为引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的有机结合体,这样的城市群、都市圈由于内部分工合理和各自功能优化,既可以遏制或避免“城市病”的滋生蔓延,又能够相互支撑,有效发挥梯度辐射效应。新时代新征程,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经济发展条件好、要素利用效率高的地区承载更多产业和人口,发挥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效应,通过重点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我国整体的现代化。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支撑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迄今,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国家在任何时期实现一国范围内的绝对均衡增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没有成功的经验、成熟的模式可以参考借鉴。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世界少有,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统筹区域发展具有长期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不断完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各项举措,坚决破除地区之间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推动新机制在显著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全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青岛使命

作为我国最早开启现代化进程的城市之一,青岛不断领风气之先、聚发展之势,在产业基础、区位交通、对外开放、宜居环境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已成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新时代新征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既是青岛推动共同富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优势,也是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潜力。未来青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与方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是增进民生福祉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幸福美好家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青岛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解决好重点地区特别是农村、重点领域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重点人群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问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保障所有社会成员同等发展机会和平等人生权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强化以工促农和以城带乡的力度,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让广大市民更加富足幸福、更有机会人生出彩、更能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二是提升数字化发展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青岛要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就必须围绕聚力打造24条重点产业链,构建有利于新兴技术突破的区域创新体系,依托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与开放合作,进一步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以高创新性、高附加值为主导,坚持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战略定位,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中率先发力,在前沿技术和产业制高点竞争中抢占先机,在产业链主导力和影响力中形成优势。大力推动数字化发展,特别是支持周边地区打造高水平的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数字技术的全方位渗透或融合,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技术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能动作用。

三是强化青岛龙头作用坚持统筹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新时代新征程,青岛应当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坚持“环湾引领、组团布局、蓝绿交融、网络支撑”,优化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努力提高环湾都市区能级。全面满足市民多样化配套需求,营造多层次社交聚会场所,留足低成本创新创业空间,创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品质空间。发挥港口门户城市优势,强化开放平台战略引领,提高要素区域流动效率,提升对外辐射带动能级,增强区域服务交往能力,全面深化与沿黄地区重点城市战略合作,积极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化青岛龙头作用,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步伐,共建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先行区、胶东滨海科创大走廊、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规划建设青岛都市圈,加快与周边县市同城化发展。

四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经济活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新时代新征程青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城市与乡村共建共享共荣的根本途径。青岛应当加快推进平度、莱西城区等次中心城市向产业先进、人才集聚、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化中等城市迈进,大力发展特色制造业、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物流仓储等,推动市政交通、外连交通、防洪排涝、消防管网、老旧小区、防灾减灾、社会福利等基础设施全面提档升级,努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培育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增长核。以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为关键,赋予县域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推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资源利用、要素配置的县域统筹,实现县域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五是坚决防范化解区域协调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新风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新风险,未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将面临各种新的考验,只有时刻坚持底线思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化解发展中出现的新风险与新冲击,才能稳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新时代新征程,青岛应当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风险治理变革,以系统性风险为底线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升风险识别、预警、评估、应对和处置能力,坚决防范化解区域协调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新风险。在各级各类城市建设中要着力巩固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人防工程、应急避护、公共消防设施,提升城市综合防护实力与急救抗灾能力,构建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现代化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推动建设安全韧性城市。

百家媒体

关于我们人员查询合作伙伴为您服务广告报价隐私条款
《亚太》经济版权所有 网络中心:010-57100067
Copyright@2007-2024 www.cnapen.hk 亚太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apenhk@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30482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