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8/7] 来源:亚太经济新闻网 作者: 阅读:9875次
少林永化堂,全称是禅宗祖庭少林寺南院永化堂,创立于明朝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开山祖师是明朝万历皇帝钦命的禅宗祖庭少林寺传曹洞正宗第26代嗣祖沙门、住持大和尚、因精通禅武医学而被誉为僧中之杰的无言正道禅师,因它位居禅宗祖庭少林寺常住院之南而被少林弟子称之为少林南院,因它开堂之初的所有殿堂僧舍都是由明朝皇室周端王出资捐造则被少林僧人称之为周府庵,因它开堂之后有八个明朝皇室王子在此剃度出家为僧修习禅武医学则又被当地村民称之为八王子院,由于得到了明朝皇室的扶持,它则也因此而逐渐演变成了禅宗祖庭少林寺的十八个门堂之中唯一可以传承曹洞正宗法嗣、选任少林寺院住持、授受禅武医学技艺、统领少林禅武医僧的明朝皇家门堂,固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在永化堂”和“天下禅武医,至尊永化堂”之说。
明朝末年,少林永化堂作为明朝皇室扶持的皇家门堂,面对内忧外患的山河破碎之危局,多次钦命奉诏征集其门下的少林禅武医僧和少林俗家弟子们组成少林僧兵,响应明朝朝廷宣谕的保家卫国号令,随从官军队伍出征作战,奋勇参加东援朝鲜抗击倭寇(朝鲜之役)、西讨宁夏孛拜叛乱(宁夏之役)、南征播州杨应龙叛乱(宁夏之役)、北伐建州女真叛乱、内剿中原流寇贼匪等威胁明朝皇室存亡的诸多护国战争,很多少林永化堂弟子都因此而喋血疆场为国捐躯,其也因此而赢得了“满门爱国忠孝风,一堂振兴中华志”的美誉。其于当时真可谓是:“誉满天下,威震华夏”,其于此后,便以爱国忠孝作门风、振兴中华作堂志,自古从未改变。
清朝初期,少林永化堂演化为两部分。一部分非明朝皇室王子身份的僧人,追随原被明朝皇帝钦命、后被大清王朝钦命的禅宗祖庭少林寺永化堂上传曹洞正宗第28代嗣祖沙门、住持大和尚彼岸海宽禅师,归顺大清王朝,留守禅宗祖庭少林寺,传承禅武医学;另一部分以明朝皇室王子身份出家为僧的朱姓和尚及其门下弟子,因为不舍少林永化堂传承的“爱国忠孝门风”和“振兴中华堂志”,反对满清王朝强制颁布推行的作践汉传华夏文明的剃发令、易服令、文字狱,力图恢复保留汉传华夏文明,便相约在少室山(俗称九顶莲花山)下的永化堂上祭祖盟誓:“以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大明王朝开国之初所倡导的‘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之志为志,以该堂所传承的入门之拳的拳名—小洪拳之洪为名称,共同创立忠心义胆、团结互助、患难相扶、遗孤共养、生死与共、矢志不渝的反清复明组织—洪门。”其后便远离禅宗祖庭少林寺南院永化堂,分散到五湖四海,隐身于社会各界,形成不同的洪门分支,其中较为著名的分支有在国内发展的天地会、哥老会、袍哥会、三合会、小刀会及其在美洲国家发展的致公堂、澳洲华人共济会等组织;同时,他们也将本堂所传承的少林禅武医学、爱国忠孝门风、振兴中华堂志等文化精髓带出寺院,走向民间,传播到世界各地,故有“天下洪门出少林,洪门根在永化堂”之说。
清朝末年,洪门作为少林永化堂之“爱国忠孝门风”和“振兴中华堂志”的忠实传承者,面对欺内媚外、祸害华夏、卖国求荣、腐朽透顶的满清王朝,虽然复明希望已灭,但是“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之志日盛;虽然远离少林永化堂二百余年,但是从未舍弃少林永化堂的“爱国忠孝门风”和“振兴中华堂志”;于是,洪门前辈洪全福、钟水养、孙中山、黄兴……等先后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起义等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运动。
民国时期,海内外洪门弟子大多数皆如爱国华侨司徒美堂一样、积极支持护国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一系列爱国主义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洪门弟子,犹如爱国台胞刘沛勋、张安乐等,除了促进祖国经济繁荣和文化复兴,还旗帜鲜明地反对台独,为促进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而积极努力,彰显永不改变“爱国忠孝门风”和“振兴中华堂志”之本色。
责编:路东梅